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毛主席的这一推演堪称千古第一阳谋其预测之准犹如战后复盘
2025-10-06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阅读本文前,诚邀您点一下“关注”,这样不仅能第一时间看到类似的内容,还能方便交流与分享。您的支持,就是我们不断创作的动力。
近年来,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其中不少内容脱离了历史实际。荧幕上的八路军往往神乎其神,仿佛“天兵下凡”,而日军却被描绘得不堪一击,甚至被调侃说:“日本人在中国待了八年才逃出去。”
但真实的历史却完全不同。七七事变后,日本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在短短几个月内攻陷华北、华东大片土地,连南京——国民政府的首都也沦陷。一时间,国内悲观情绪蔓延,甚至出现了“亡国论”。
与此同时,也有人因为局部战役的胜利而信心膨胀,提出“速胜论”,认为中国能很快打败日本,把东北、台湾都收回来。
那么,中国到底是要面临“灭亡”,还是能迅速赢得胜利?在这一背景下,提出了千古名篇——《论持久战》。
抗战全面爆发前,日本已是亚洲最强的帝国主义国家,军事实力远超积贫积弱、战乱不断的中国。日本军部甚至扬言:“一个月到三个月内,就能彻底打败中国。”
从1937年到1938年武汉失守,仅仅一年零四个月,日本就占领了中国东南大片领土,包括北平、天津、上海、南京、广州、武汉等大城市,中国正规军损失超过百万。这让不少人坚信:中国武器不如人,打必败,战必亡。
然而,如果所有人都这样想,中国早已灭亡。正是无数有血性的中国军队拼死抗战,多次大会战让日军“速胜”的幻想破灭。
不过,这时又有人提出另一种观点:认为日本依靠速战速决,一旦中国坚持三到六个月,英美等大国必然出兵干涉,中国就能迅速获胜。台儿庄大捷之后,这种“速胜论”更甚,甚至在内部也有人动摇。
对此明确反对。他看穿了两种论调的危害,坚持认为抗战必然是长期的、持久的。
为了阐明自己的战略思想,经过十个月的准备和总结,于1938年5月26日至6月3日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发表长达五万字的演讲,这就是《论持久战》。
毛主席开篇点明:这场战争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与帝国主义日本之间的决死较量。
日本虽在军事、经济上占优,但它国土狭小、资源有限,且侵略战争不义,注定失道寡助。中国虽弱,却有广阔的土地和人口,尤其有和其军队作为团结核心,因此完全有能力坚持抗战。
1. 战略防御阶段:日本依靠军事优势,迅速占领中国大片土地;中国虽然失地,但能形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 战略相持阶段:日军因兵力不足、战线过长,转入固守;中国只要坚持团结和持久抗战,就能由弱转强。这是最艰苦的阶段。
3. 战略反攻阶段:中国在国际力量的支持下,发动全面反攻,收复失地,取得最后胜利。
在《论持久战》中,毛主席甚至预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指出这将比一战更大更残酷,必然涉及希特勒与各大国的全面冲突。而这篇文章发表时,距二战爆发还有一年多。
最初,这篇演讲稿原本只计划在党内流传,在陈云劝说下,才决定刊发。后来,经周恩来介绍,白崇禧和蒋介石也知晓,并最终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发全国,成为抗战战略指导思想。
更特别的是,《论持久战》不仅在国内公开出版,还被翻译成日、俄、英多种语言。哪怕日本人知晓中国的战略,也无可奈何,只能眼睁睁看着战争一步步走向他们的失败。
事实证明,《论持久战》的战略判断几乎完全应验:抗战果然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它不仅是军事指导思想,更是民族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柱。
毛主席用冷静的战略眼光,击碎了“亡国论”和“速胜论”,为中国指明了通向胜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