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科普月的威海行动:以“三力”破局让科学素养扎根城市肌理南宫28官网- 南宫28官方网站- APP下载

2025-10-15

  南宫28官网,南宫28官方网站,南宫28APP下载2024年12月25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正式公布施行,将已连续举办20年的“全国科普日”升级为“全国科普月”。

  今年首个全国科普月,威海市紧扣“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夯实科技强国基础”主题,联动多方力量,为全市人民呈上一场“周期更长、覆盖更广、形式更活、内容更实”的科普“盛宴”。从“科学奇妙夜”的沉浸式体验到田间地头的农技指导,从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参观到企业的科普课堂,威海的这场盛宴,不但交出了一份“全民共享、全域覆盖、全链赋能”的答卷,更探索出地级市科普工作“从活动驱动到素养提升、从资源整合到价值转化”的进阶路径,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了科学动能。

  科普不是某一部门的“独角戏”,而是全社会的“大合唱”。威海的实践,核心在于以协同打破资源壁垒,让部门、高校、企业、基地形成“同向发力、同频共振”的科普合力。

  部门联动是“压舱石”。威海市科协提前谋划,联合市委宣传部等15家单位制定实施方案,将各部门职能与科普需求精准对接:市消防救援支队开放30余处科普基地(队、站),开展100余场消防体验活动,近万名群众在实操中掌握应急技能,相关做法获央视新闻专题报道;市卫健委组织“健康威海大讲堂”“名医走基层·志愿服务行”等活动281场,3.2万群众在活动中收获健康知识,7000余份科普资料让科学养生理念走进社区、农家;市教育局、科技局与科协联动开展“乡村中小学科普研学游”,28家基地服务73所学校近万名学生,让农村孩子也能触摸科技前沿。这种“分工不分家、协作无缝隙”的机制,破解了过去科普“碎片化”“单打独斗”的困境,让科普资源覆盖到全市的每一个角落。

  校地企协同是“强引擎”。威海将高校科研优势、企业产业资源转化为科普“活水”,让高深科技走出实验室、走进大众生活:哈工大(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开展实验室开放、院士报告会等活动30余场,9月7日月全食慢直播吸引近40万人次观看,创本地科普直播纪录;吉林大学威海仿生研究院成立院级科协,揭牌土壤微生物、氧生健康2个科普馆,“展览+研学”模式让公众近距离感受仿生科技;国核示范电站走进高校开展核能供热科普,威海美辰口腔医院在石岛新建300余平方米体验馆……近百家企业开展400余场活动——当高校的“学术高度”、企业的“产业温度” 与科普的“大众广度”结合,科学知识不再是抽象的公式定理,而是可触可感的真实体验。

  “让公众主动爱上科学”,是威海全国科普月的核心追求。无论是传播方式的迭代,还是活动设计的巧思,都围绕“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需求”展开,让科普真正“破圈”走进大众。

  线上线下融合,打破时空限制。威海不满足于“线下办活动、线上发新闻”的传统模式,而是构建“双线并行”的传播矩阵。线上,“威海科普”“观威海”等平台开展月全食慢直播、科技节直播、“科普之光”网络展播、公众号科普信息推送等,各平台播放量超50万人次;“科普威海e起拍”短视频征集大赛全网线亿,科技工作者、大学生、普通市民化身“科普达人”,用短视频解读AI、健康养生等科学知识;“云上科普月”展播让公众足不出户就能回顾科普月精彩瞬间。线下,威海市科技馆推出全国首个“2025山东威海低空经济科普展”,600平方米展区以“低空・未来・我”为主题,用模型、互动设备解读低空科技如何改变出行与生产;“科学奇妙夜”主场活动将AI机甲、消防体验、科普剧搬进网红广场;300组亲子家庭参与的“宇宙奇妙之夜”,用夜探科技馆的形式让科学探索充满仪式感。这种“线上破圈传播、线下沉浸体验”的组合,让科普不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实现了“随时随地学科学”。

  分众定制服务,精准对接需求。威海摒弃“大水漫灌” 式科普,针对不同群体设计“专属科普菜单”。面向青少年,“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技节”以“AI赋能 科技改变世界”为主题,设置科技成果展、实践课程体验等6大板块,线上线下近万人参与;“科普大巴一日游”推出高校、健康安全2条路线,让孩子在研学中感受科技魅力;面向农民,荣成花生科技小院邀请青岛农业大学教授讲解“绿色丰产技术”,乳山农技人员深入田间“手把手”指导花生种植,全市累计开展“农技科普到田间”活动50余场,让先进农业技术落地生根;面向老年人,社区科普聚焦健康养生、防诈骗,器械科普基地上门提供免费健康检测,志愿者发放防溺水宣传页超千份……这种“看人下菜碟”的精准服务,让每个群体都能找到自己需要的科学知识,大幅提升了科普的实效性。

  威海的科普月,从未局限于“传播知识”的浅层目标,而是将科普与城市发展大局深度绑定,让科学素养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双减”、赋能产业升级的“软实力”。

  在乡村振兴中,科普是“增收钥匙”。威海依托国家级科技小院与农技协资源,将科普转化为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收益:荣成花生科技小院的技术指导让种植户掌握“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巧,乳山“农技科普到田间”活动帮助农户提升花生产量,1200余名农民通过市农业农村局举办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专题班掌握新技能。当科学种植、绿色生产的理念扎根田间,科普就成了“科技兴农”的重要支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可持续的动力。

  在“双减”落实中,科普是“素质养分”。威海将科普作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补充,构建“校内 + 校外”的科普链条:校内,科技专家、科普志愿者走进学校开展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主题课程120余场,米吴科学实验团队为 2000余名师生带来实验秀;校外,科技场馆、科普基地扩大开放,接待青少年研学1.5万余人次,“宇宙奇妙之夜”“科普剧展演”等活动让孩子在趣味中培养科学思维。这种“课内外联动”的模式,不仅丰富了“双减”后的校园生活,更在青少年心中播下了“爱科学、学科学”的种子。

  在产业升级中,科普是“认知桥梁”。威海紧扣低空经济、复合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让科普成为公众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窗口:市科协策划的“2025山东威海低空经济科普展”,用通俗语言解读低空科技的应用场景;第三届国际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科技会议在临港区举办,刘嘉麒院士等众多院士专家分享前沿成果,既推动了产业交流,也向公众普及了复合材料的产业价值。当科普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不仅提升了公众的科技认知,更为产业升级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

  科学素养是城市发展的“隐形翅膀”。威海科普月的实践证明,当科普真正融入城市的肌理、贴近群众的需求、服务发展的大局,就能从“知识传播”升级为“素养赋能”,为“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提供坚实的科学支撑。这场科普“盛宴”的落幕,更应是全民科学素质提升的新起点 —— 因为科学无止境,科普亦无终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88号 客服热线:400-123-4567 传真:+86-123-4567 QQ:1234567890

Copyright © 2012-2025 南宫28官网- NG南宫下载链接- 南宫28APP下载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